从劣Ⅴ类到Ⅲ类,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实现水质“三级跳”
2025-06-24 来自: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6
湖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波摇曳,鸟儿不时掠过水面……仲夏时节,洪湖底泥洗脱生态修复试验项目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该项目水质已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标准,沉水植物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和自我净化,为洪湖生态修复提供了“雷克方案”。
作为湖北一大淡水湖,洪湖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中下游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素有“湖北之肾”的美誉。然而,受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及生活污水汇入影响,洪湖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质长期处于Ⅴ类,沉水植物几乎消亡,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多次被生态环保督察要求整改。
▲示范区治理前
去年11月初,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公司联合雷克环境在洪湖张大口河选定约5万平米水域开展生态修复试验示范,通过底泥洗脱、泥水共治,有效去除底泥有机质、氮磷污染物以及水体悬浮物,着力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稳定的泥水界面,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照和基质条件,促进原生沉水植物复苏、繁殖。
▲示范区底泥洗脱后水质清澈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底泥洗脱,雷克环境共移除细颗粒污泥1844立方。检测结果表明,底泥有机质含量由治理前101.79g/kg降至52.89g/kg,去除率达48.08%;总磷、总氮、氨氮、COD、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下降83%、50.3%、78.7%、67.5%、44.8%;水体透明度由不足10cm提高到55cm以上;底泥粒径中值由39.45μm增大到90.08μm,形成以无机粗颗粒泥沙为主的覆盖层。今年春天,菹草、野莲、菱角等原生沉水植物开始大面积自然萌发生长。为进一步提高水生植被覆盖率,雷克环境通过人工种植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使沉水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水质实现从劣Ⅴ类至Ⅲ类的“三级跳”,为洪湖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示范区底泥洗脱后沉水植被恢复
雷克环境武汉分公司经理汪津浒介绍,水体透明度是决定沉水植物能否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是水体生境的重要指标。业内通常把透深比(透明度与水体深度之比)作为考量生态恢复的重要标准,透深比越大,生态恢复越易,透深比越小,生态恢复越难。“恢复河湖水生态关键在于‘清水’,提高水体光补偿深度。底泥洗脱是诸多内源治理方式中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的先锋技术,是修复水体生境、促进生态恢复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为河湖生态修复提供了‘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的科学方案,使高投入的‘盆景式’生态恢复模式理性回归到基于自然、经济合理、易于推广的正确轨道!”汪津浒深有感触地说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_Tiyc1xP9JUWC3k--hJ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