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

2025-10-30  来自: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1

“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在10月28日珠江水科院举办的技术交流大讲堂上,雷克环境董事长吴敬东结合多年治理实践,鲜明提出这一创新理念。

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

水生态修复三法则

吴敬东董事长首先指出,水生态恢复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清污、有效清污,实现“清水”;二是要以透深比和光照补偿点统率工程措施,通过提高水体透光性来增强沉水植物萌发、生长所必需的光照强度;三是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种植为辅,为河湖生态恢复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

底泥沉积物物理特征

根据国际通用的粒径分类标准,河湖沉积物分为砾石、砂石、粉砂、黏土四大类。其中粒径大于62.5微米的砾石、砂石属水体推移组分;而粒径小于62.5微米的粉砂、黏土属悬浮组分。“清水”就是要清除水体悬浮物、提高透明度。研究表明,河湖沉积物有机质占比通常仅有5%~10%,且多以包膜形式包被在矿物颗粒外侧,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针对河湖内源污染结构和释放特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余增亮、冯慧云团队提出了底泥洗脱的创新思想,雷克环境投资实现产业化,其基本原理是“二次分离”,一是通过物理扰动实现无机大颗粒和胶体细颗粒分离,二是通过改性矿物材料絮凝沉淀、实现悬浮态胶体细颗粒与水分子分离。而清淤、疏浚移除的是沉积物中的流体层和压密层,90%以上都是无机泥沙,不仅难以清除水体悬浮物、改善透明度,而且降低了河床高程,导致水体“透深比”缩小、光照强度减弱,实质上是破坏了水体生境,增加了生态恢复的难度。因此,必须正本清源,明确界定水利清淤、港航疏浚、生境修复的目标诉求、边界条件和应用场景,坚决纠正混淆概念、以生态之名行工程之实的错误行为,使河湖生态恢复回到正确的技术路径上来。

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

底泥洗脱技术原理

吴敬东董事长着重强调;“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补偿点是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达到平衡状态的光照强度。只有当光照强度高于光照补偿点,沉水植物才能更加有效地同化无机环境,源源不断地将二氧化碳、水和其他营养元素合成蛋白质和生命体,产生有机物、积累干物质;只有促使沉水植物的自然生长,重启水生态系统自组织功能,才能实现以太阳能为驱动力的生态完整性恢复,才能让自然做功逐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复原力,才能持续、稳定地改善水质。

此次讲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锦刚博士作了题为《基于自然的底泥洗脱生态修复技术原理与创新》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创新实践;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高工叶书栋围绕《中央(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政策解读及审查要点》进行系统讲解。

水生态恢复必须遵循清水、透光、自然三大法则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NvWk_ll4WIGwYx1oQUV3w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专营 技术背景 蓝藻磁捕 底泥洗脱 技术专利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0551-65360982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雷克环境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