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智慧守护绿水青山——雷克环境16年如一日坚持技术创新
2025-07-11 来自: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8
《中国环境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07版)
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号角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精心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在这支奋进的队伍中,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克环境)凭借其前瞻性的理念、突破性的技术,在碧水保卫战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以系统化思维重构治理逻辑
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污染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显著,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雷克环境以系统化思维重构治理逻辑,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历经多年持续攻关,成功打造了“蓝藻磁捕+底泥洗脱”的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这一创新性的“标本兼治”解决方案,既着眼当下快速控制藻华的迫切需求,更有利于长远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实现了从应急治理到长效维护的闭环管理,为解决我国河湖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蓝藻磁捕技术: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的“先锋利器”
在太湖、巢湖等水域,每到夏季蓝藻肆虐的景象令人忧心。雷克环境研发的蓝藻磁捕技术犹如一柄利剑,直指藻华治理难题。这项入选生态环境部《2019年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的创新成果,通过磁介质与磁加载,将藻细胞及颗粒态污染物快速形成密实的磁性絮体,再由磁分离装置有效捕获。更令人振奋的是,整套处理流程仅需3至4分钟,处理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以上,出水水质可达或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真正实现了“即处理即达标”的治理效能。
目前,这项创新成果已成功转化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蓝藻磁捕船,在巢湖、太湖、滇池等水域的蓝藻治理中展现出性能。这一“治藻利器”犹如水上卫士,日夜守护着湖泊的生态安全,为“还湖于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底泥洗脱技术:水生态修复的“金钥匙”
如果说蓝藻磁捕是“外科手术”,那么底泥洗脱技术则是修复河湖生命机体的“内科调理”。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余增亮、冯慧云团队原创发明的技术,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形象地比喻为“给污染的河流洗洗澡的‘淘米’技术”。其神奇之处在于:一方面是通过物理扰动,实现污染物分离,污泥产生量仅为传统清淤的15%至20%;更重要的是构建稳定的泥水界面,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满足沉水植物生长的光照要求和基质条件,改善水体生境,促进生态恢复。
水体透明度是沉水植物生长的先决条件,而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重要的基石。底泥洗脱技术创新突破了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清淤疏浚、水质净化、植物种植”的生态恢复“三步法”。这种传统方法不仅投资成本高,还常常破坏河湖底泥中珍贵的“种子库”。底泥洗脱则通过“淘洗去污、生境修复、自然恢复”一步到位,为水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种子和芽体创造了复苏的光照和基质条件,成功“唤醒沉睡的生命”,重启水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
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列入多部委的推广技术目录,成为全国范围内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技术在全国多地得到充分验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雷克环境的技术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而是在全国14个省(直辖市)的实际治理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以安徽省安庆西小湖治理为例,这个曾因污染严重导致夏季藻华频发、异味刺鼻而被称为“城市伤疤”的水体,在雷克环境的系统治理下焕发新生。雷克环境项目团队紧紧围绕“生态恢复”总目标,采取“先应急后治本”的科学策略有效施策。首先,紧急调运蓝藻磁捕船、藻水分离车等设备进行应急处置,迅速控制藻华;随后,投入多台“太阳神”号底泥洗脱机,实施全湖底泥洗脱,从根本上改善水体生境。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理,西小湖水体透明度提升200%,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重现鱼翔浅底、水草摇曳的生态美景,成功实现从“城市伤疤”到“生态明珠”的华丽转身,成为长江沿岸河湖生态治理的典型工程。
雷克环境的技术实力在全国各地得到全景展示。从北方的北京凉水河到南方的海口鸭尾溪,从高原湖泊杞麓湖到滨海泻湖日照项目,雷克环境的技术在不同地域、不同水体类型中都展现出的适应性。特别是在荣获水利部2020年度“大禹科技奖”的北京凉水河治理项目中,沉水植物覆盖率突破70%,完成了从污染水体向健康草型清水稳态水体的根本性转变,成为“黑臭水体”变身“生态廊道”的经典案例。
此外,山东日照泻湖项目开创了大型湖泊内源治理先河;海口鸭尾溪、龙珠湾项目树立了近海污染水域治理典型;在治理难度较大的云南杞麓湖、湖北洪湖等湖泊,底泥洗脱技术同样取得重大突破,短期内使水体透明度提升数倍,促进原生沉水植物自然萌发,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等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些成功案例犹如一颗颗明珠,串联起雷克环境的技术创新之路,充分印证了其核心技术的强大适用性和可靠性。
推动技术创新向标准创新跃升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雷克环境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追求。“上善、自信、至诚、精进、利他”的核心价值观,不仅镌刻在企业文化墙上,更融入每个雷克人的血脉中。
雷克环境董事长吴敬东的见解直击行业痛点:“当前,水环境治理存在重外源轻内源、重水线轻泥线两大认知偏差。特别是在内源治理环节,过度依赖清淤疏浚这类传统的‘外科手术式’治理手段,不仅治标不治本,还可能破坏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他强调,水生态恢复应当着力修复水体生境、恢复沉水植被,而底泥洗脱技术通过改善水体透明度,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路径,在水生态恢复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此,雷克环境不仅专注于技术应用,更致力于推动行业进步。2022年,雷克环境投资成立中科雷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蓝藻打捞、底泥洗脱、生态运维等五大系列产品,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装备制造的全链条覆盖。同时,积极主导和参与《河湖底泥洗脱净化工程设计标准》《浅水型河湖底泥洗脱生境改善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团体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向标准创新跃升。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方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雷克环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雷克环境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以科技之力守护碧水清波,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方案。
在这条永无止境的绿色发展道路上,雷克人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深信,每一泓重现生机的碧水,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生态财富。
凉水河畔生机盎然,碧波荡漾映晴空,水草丰茂处鱼群穿梭,尽展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栖居。
洪湖示范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鲜明:经过系统治理,水域重现茂密水草,与外围未治理区域形成鲜明反差。
作者:李小若 周元 闵婕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ZTD4C-5dEJ_gapXxbycGA